1.雨中江南(一):雨中三清山

2.为啥中国的天气预报这么不准求大神帮助

3.打算7月16、17去庐山旅游,看天气预报是阵雨,还适合吗?危险不啊?有什么注意事项?

庐山天气预报40天_庐山天气预报40天准确 一个月

主要穿短袖和长裤,运动鞋。但是要带一件长袖衣,冷得时候披一下。这两天天晴了,庐山上面穿短袖白天可以,晚上可以加个长袖。看个人穿衣温度的习惯了。你可以看看天气预报,庐山气温比山下的九江低10度,现在庐山上大概气温15到24度。

雨中江南(一):雨中三清山

庐山:8月2日阴有震雨;8月3日阴天,8月4日白天阴天,傍晚雷震雨!目前4日以后的天气预报还没有出来,有关庐山旅游咨询,非常欢迎您的来电0793-8229399,或QQ联系:117611795

为啥中国的天气预报这么不准求大神帮助

和以往的自由行一样,我们这次去江西省的三清山和婺源也是临时决定的,甚至没有任何。我们没有看过有关三清山的文字资料,就连也没有阅览过。

而之所以选择去三清山,是因为我和圆圆都去过江西省的武功山。听人说,江西除了武功山,还有三清山,当然,少不了大名鼎鼎的庐山。但庐山的名气太大,我担心这座山已被开发得太“商业化”了,因此也是迟迟未去。那就先去印象中模糊的三清山吧。

6月19号星期三这天下午,我和圆圆斜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着是去广西省的猫儿山还是去贵州省的梵净山。看了两地的天气预报,显示周末下雨,我们就打算到别的地方。去黔南地区吧,圆圆只有3天时间,而3天时间是不足以游玩黔南的,至少需要7、8天时间。那就去梵净山吧。我们点开12306准备买票,显示高铁二等座已卖完,只剩下一等座,而一等座要比二等座贵多165元,我们觉得2个人多花330元不划算,于是也放弃梵净山,留着下次再去。我们打开高德地图,查看江西省的三清山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发现婺源离三清山很近,车程只有1个多小时。我们可以先去三清山游玩1天,然后再花2天时间去婺源。

似乎整个南方地区都在下雨。天气预报显示三清山周五和周六也会下雨,周日有阳光。我心里想着到了玉山站后,如果真的下雨,我们先换成到婺源的火车,在婺源游玩2天,到了周日有晴天再去三清山。

圆圆周四早上还要去外地出差,要到晚上才回到广州。而晚上已经没有到上饶站的高铁了。如果选择周五的白天乘坐高铁出发,那就浪费一天的时间,而且到了那里也已经是傍晚了。于是,我们便乘坐周四晚上20:45从广州站到玉山站的火车,第二天早上9:25到站后再乘坐大巴前往三清山。查看了铁路,没有卧铺票,只剩下硬座的。以往坐硬座的经验告诉我,到了半夜一般都有卧铺票补的。我们的理想就是先上了火车再说,然后跟补票的列车员提前打招呼,如果有卧铺票马上先给我们补票。这样我们便可以在火车上休息一晚,到了早上便可精神充足的去走三清山了。

周三晚上离开圆圆家里回到自己的住处。圆圆让我提前做好这次出行的功课。但是以往出游的经验告诉我,只要这个地方你没有去过,你所做的任何行程上的准备,到了那里几乎都是无用的。因此,我嘴上说好的,会提前做功课,但其实我什么也没做。

周四晚上20:35我们才进了月台,我们几乎是最后才上的火车。此时火车上已经坐满了人,我和圆圆坐在三人一排的座椅上。靠窗的位置是一位40多岁的大叔,对面靠窗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我们对面的是一对年轻情侣。女的坐在我正对面,她穿着三分裙,裸露的腿部让我头部只能偏向右边或左边,否则便有的嫌疑了。这让我的头部非常难受。放好了背包后,我便到7号车厢询问今晚是否还能补卧铺票,列车员告诉我已经没有票了。

凌晨1:50列车在赣州站休停20分钟,我下车呼吸新鲜空气,而圆圆还留在车上趴着睡觉。对于有些地方来说,我认为发出的声音是无法让人睡着的,而对圆圆来说似乎没有多大影响,她都能睡。我也不知道她睡着了没有,但看她一直闭着眼睛,也许睡着了吧。回车上后,我再次询问是否还有卧铺票补,列车员说没有了,要等到天亮到了玉山站才有。

我心里轻叹一口气。

我一夜未睡。

早上9:25左右到了玉山站,天空灰蒙蒙的,看似要下雨了。我站在月台上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显示这2天仍会下雨,心里便着先坐车到婺源游玩,等周日天晴了再过来三清山。圆圆却说既然都到这里了,那就先去三清山吧。我心想着她出来一次远门游玩不容易,那就迁就她的想法吧。出站后,门前有几位拉客的司机问我们要去哪里。其中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说到去三清山要150元,我们说贵了,他说最便宜120元,从这里打车过去也差不多要200元。

“100元,不行就算了”。我们这么回应他的价格。而他竟妥协了,我们便上了他的七座商务车。

在路上,他几次问我们是到东门还是南门,并怂恿我们先到东门,从那里上山绕一圈再下到南门。我虽然没有来过这里,但是从高德地图看这里的山路以及去婺源的方向,我认为应该先从南门上山环绕一圈,再从东门下山乘坐开往婺源方向的大巴才符合我们的路线(事后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汽车开了1个小时仍未到,这时我觉得给100元太少了。当然,那段时间临近开学,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窝在家里赶作业了。恰逢今天是周三,游客更少。游客少,但是拉客的司机并不少。如果这一单100元他不接,那今天就少了几十元的收入(除掉他来回的油费)。而他回来如果有机会拉到回头客,那么也许这一单还能赚更多。但事实却是大清早从三清山去火车站的游客几乎是没有的。理是这样说,但于情则显得太冷酷了。于是我心里便决定下车后多给他几十元。

由于在火车上一夜未睡,加上昨天还做了上肢力量训练,此刻在车上已是极度疲惫。尽管在车上也是睡不着,但我知道要逼着自己闭目养神,我便进入迷迷糊糊、头脑昏沉的状态中。在进入三清山地势范围内,通往南门的全是危险曲折的山路,车速也快不起来。我明白了为什么司机一直鼓励我们从东门方向上山。路的左边是一条碧绿清澈的玉琊溪,这条头尾始终望不尽长河似乎陪伴我们一路驶来。我知道它的源头是从三清山顶流下来的,但流向何方、与哪条河水汇集却是不知。不过一路驶来能感到空气湿润、两岸的植物蓊郁、庄稼也是长得极好,我想这条河流的功劳是最大的。

我打开手机高德地图,查看到整个江西覆盖着大大小小的河流与湖泊。难怪江西自如以来便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进入景区的南门范围内,两旁皆是餐馆、饭店和小卖铺,此时已下起小雨来。虽然已经提前看过天气预报,心里还是感到失落。因为多次的旅游经验告诉我,看山看水务必在晴天,否则定是看不清的、看不透的。

下车后,我多给了司机30元。他推荐我们就在车停处旁边的餐厅用餐。我心里当然知道这能给他带来回扣。但饭还是要吃的,去哪里吃都是要花差不多的钱,那就成全人家的好事吧。

圆圆出于平日礼节性的客套的习惯,喊了一句“师傅,要不要过来一块吃啊?”。这是中国人习惯的客套话,只为不显得气氛尴尬,谁又会想到这位司机连犹豫都没有,便说:“诶,好啊好啊”。此时,我脸上露出了嗔怒。但瞬间又收起来,乔龙画虎的说到:“坐坐,不用客气”。

吃完饭从饭店出门往上走20分钟,便到了三清山景区的南门。这里可以搭乘索道到达半山腰接近山顶的位置,再从山中建好的步道和栈道游览。即便是乘索道上山,也需要2天的时间才能游览完。当然,你可以剩下 65元,选择徒步上去。但我建议各位打算来三清山游玩的驴友,这里不是让你徒步的地方,而是领略因远古时代的地质运动造化而成的如今极为罕见的特殊山貌。如果你们不信,不妨看看我从缆车上拍摄到的脚下的山貌,其实是极不适宜徒步的。

此时雨虽停了,但整座山早已被浇湿。雨水蒸发后形成的雾霭像是周围都飘着一层面粉,迷蒙不清。我们从肉眼隐约能辨出那一条条矗立在山脊上的怪石,仿佛是古人用工具经千年的削磨打造而成。我最近读了美国的《地理学与生活》这部书,知道这些都是地球内部的构造力的挠曲作用、褶皱作用以及生物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如今的三清山在远古时代是大海里的一部分,再过几亿年、10亿年,它又会经地壳运动而变回海里的一部分了。

所以,古人写的诗:“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歇,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他们寿命有这么长,那看来有一天还是得绝了。

山中有一座悬空而建的玻璃桥,圆圆却不敢过去了。在我多次的催逼下,她才勉强的往前走了。但还是边走边颤颤的说:“我好怕,我真的好害怕”。我虽然不怕,但走到桥上往下看时,腿却也会微微的发软,心脏也因保护意识的强烈而提起来了。

除了这座悬空而建的桥,还有不少悬空而建的栈道。你难以想象当初的工人要冒着多大的危险和困难才能建好它们,120元的门票以及65元的索道票便会觉得一点都不贵了。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这座山竟能看到不少冒雨觅食的松鼠以及一些我不知名的美丽的鸟雀。说明这里的生态保护做得很好,当地动物早已习惯人类的出没。

雨水渐渐变大,我和圆圆来到一处小榭避雨。因为我从未近距离的观测过如此俊俏的鸟儿,我便坐在石板椅上静静地察看它们美丽的身姿和觅食的方式。等我起身时,身上竟沾了多只臭屁虫。我的妈呀,吓得我慌乱的用手乱拍。拍完后抬手一闻,强烈的呕吐感使得胃物几乎喷出来。我上前一看,圆圆的身上也跳上了几只臭屁虫。有了反胃的教训后,我捡起树枝把它们一一括下来。此时圆圆已惊得整个肩脖都耸起来了。

我们实在看不出这场雨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而此时已经快16点了。我们还要从这边坐车到婺源,只怕越拖越晚,到时候连过去的大巴车也没有了。

我们冒着雨水加快步速往下撤的方向走,将近17点从索道站乘缆车下到东门。

心里当然是有遗憾的。遗憾的是雨雾让我们看不清这座山奇丽巉削的特点。我们决定将来定要选好晴天再来一次。

最后,附上部分在三清山拍的相片:

打算7月16、17去庐山旅游,看天气预报是阵雨,还适合吗?危险不啊?有什么注意事项?

听到有人这样抱怨:早上六七点出门,明明外头下着大雨,广播里却说“今天白天晴间多云”,气象台可真敢报!气象台的同志说,其实在天气预报的表述中,白天是指早上8点到晚上8点,气象台并没“瞎报”!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比如某地报雷阵雨,事后有市民到台里反映说,“就掉了几滴雨,你们预报错了”。然而实际上,出现打雷并伴有阵性降水就是“雷阵雨”,雷阵雨并不一定意味着大雨。 由于公众对不同预报产品的含义理解有偏差,产生了“预报不准”的误解。 老百姓理解的准确率,往往同气象学上的准确率有差别。例如预报西宁有雨,当雨落在北边,南边没有下雨的地方,老百姓就会说不准,这是因为预报在空间上不细;也就是说,老百姓认为的不“准”,其实是指的预报不“细”,这是对目前预报系统的挑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及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日益加深。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天气预报准不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天气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天气预报有时不准,原因也很复杂,尤其是夏季气候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由于误差的存在,天气预报总在通过不断地滚动式预报来修订误差。然而,气象台提供的预报结果一经播报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而市民一般则认为其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这就造成了预报不准确的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公众对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判断,是根据自身体验做出的。 “这么热的天,少说也有30多摄氏度,怎么气象台报最高气温才28摄氏度。”炎夏酷暑,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抱怨。其实,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人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阴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可以达到5摄氏度以上。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天气预报要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乎永远是不可能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事实上,精细化预报不是新名词,而且不乏成功案例。精细预报在国庆庆典、卫星发射等重要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毫无疑问,要使日常预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长远目标,就对预报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模糊用语越来越少,真正做到从市民生活需求报天气,这正是未来预报要把握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

我是九江的,我可以告诉你,你如果是正规的上山的话,是可以坐车上的,到了之后,你可以选择坐车,可以选择不坐车。至少我去玩的时候,所到之处都是铺了路的。看庐山瀑布的话,可以坐缆车。不过天气不好的话,那你可能看不到一些美景了,如下了雨就可能有雾,五老峰(没雾的话,就可以看到仰面朝天)你i就看不清了。大部分风景可以看的,影响还是有的!希望对你有帮助!